家装凭什么受互联网+的青睐?
1) 用户痛点太明显。
传统装修就是一个反欺骗的过程,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,必须经常和工长、施工队讨价还价,还包括建材城和建材商户。中间环节也过多,建材采购中从厂家到建材城再到装修队。大部分用户还要每天监督,体验很差。
2) 单客户价值很大,ARPU很高。
普通的装修基本上也是大几万起的,很多都是十几万以上。此外,家装还能拉动家居的购买,因为需要配套(比如沙发、饭桌等),是拉动家居消费的重要场景和入口。
3) 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。
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在1985-1990年出现了很大的下滑,说明这几年出生的人里面,“挨过饿”的人比例越来越少。而他们,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,要开始买房了、装修了。所以,这一代的家装用户,更加重视服务,需要传统的“包工头”之上,更加方便、快捷、可靠的服务。同时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从实体转向了线上。
4) 标准化的选择。
装修原本是个性化的需求,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不同。然而,面临100多种窗帘、门把手等选择,消费者也会感觉头疼。专业人士认为建立在共同标准之上的“个性化”选择将是家装的趋势——换言之,先有标准化,才有标准化之后的个性化,个性化要建立在标准化之上。
为什么下一个大市值电商会来自家装?
有人认为家装行业未来不但会互联网化,而且会崛起下一个超级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。根据《中国建材家居行业发展报告》中的数据,2013年中国建材产值2.54万亿,施工和辅材1.35万亿产值,叠加6800亿的家居和5000亿的人造板,整个中国家装行业是一个5万亿的市场,空间巨大。
而对比美国看,其也诞生了Home Depot这样的大市值家装公司。但是中美模式会不太一样。美国家装以DIY为主,因为美国人住别墅,人工很贵,从小就会自己修补。所以Home Depot是DIY的建材销售为主。中国人更多的是需要Do it for me。特别是85和90后年轻人群越来越懒,越来越不希望在装修上动脑子。他们会寻求相对标准化的互联网家装。
从商业模式看,互联网家装必然是O2O。通过互联网打破中间环节和信息不对称,同时获取用户流量。但家装并不是纯标准化的商品,而且ARPU值巨大,需要线下提供服务和落地。特别是供应链这一块,装修非常本土化,一个装修队不可能服务全国。
也只有“线上线下两手都要硬”的O2O公司,才能成为互联网家装的龙头企业,也必然会获得巨大市值的回报。
1
家装电商不止信息1.0,更要向服务2.0前进
综合来讲,家装服务链的核心是测量、设计、物流、仓储、配送、安装等。
而相较于1.0模式的家装而言,一些企业通过对“互联网装修2.0”改造,将传统工厂的经销商转型为服务商,降低材料采购环节的成本浪费,保证服务链效率,这样才能够提升用户的性价比,同样的价格,用户可以获得更有品质的家装产品和服务。
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互联网家装都还是以信息撮合为主,公司本身没有装修业务,通过引入流量帮助平台上装修公司找到用户,也即类似“淘宝”的模式。这种模式本身通过流量费、广告收入和给网友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取收入,主营收入的本质其实是面向装修公司“收取信息费”,反而提高了装修公司的成本。
但是装修看重服务,信息中介在装修中依然是微不足道部分,无法解决用户痛点。同时这种模式也没能做到打破中间成本,让利给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局面。显然,装修2.0有着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产品与流程的家装标准化同样重要
许多人认为装修是个性化,其实痛点都是产品没有标准化,核心应该是个性的标准化,即提供部分可供自由选择的标准化。比如大部分用户面对20多种地板和门框选择就足够了。
其次是流程的标准化,正如大家都了解的,装修都是不同团队做不同的分工,而要想做到装修每个步骤流程化,则需要通过完善的系统来管理。
通过输出标准化的产品和流程,才能保证品质。在这里,由于装修是线下服务为主,不是类似于图书、电脑这种标准化的产品,要做到服务的标准化必须基于强大的流程管理,数据库,以及对用户需求的认知管理。
【写在最后】
过去家装行业受益于房地产市场需求崛起大背景,赚了大量信息不透明的钱。未来大部分装修公司会死,互联网会变革这个行业。
可以预想,当互联网家装完成了从1.0的信息撮合向2.0的线上和线下全流程管理变革后,在整个模式中,用户和商家获得的利益更大。
未来,我们可能会看到下一个100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公司来自于互联网家装。